华声在线
发布日期:2024-09-25饮食篇——防秋燥
秋季天干物燥,人们常出现口干舌燥、皮肤干燥、喉咙不适等症状 ,即“秋燥”。
饮食上宜多吃白色食物,如雪梨、银耳、百合等,可以起到滋阴润肺、养胃生津、缓解秋燥的作用。也可以适当食用一些酸味食物,如山楂、橘子等,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,有助于收敛肺气。
秋季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,如葱、姜、辣椒、花椒等,以免刺激肠胃、耗伤津液。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,少吃凉拌菜、冰镇饮料、雪糕、海鲜等食物,以免损伤脾阳、增加消化负担。
俗话说“风起露凉秋分日,正是蟹肥菊黄时”,秋分时节的螃蟹肉质鲜美、营养丰富,备受老百姓青睐。但螃蟹性寒,不可过量食用,以免损伤脾胃,影响气血运行,食用时可搭配生姜、紫苏等配料,以中和寒性。
起居篇——防秋乏、防秋寒
秋分养生应顺应天时,早睡早起,保证充足睡眠,确保白天有充沛的精力,可适当午睡,以抵御“秋乏”。
适度运动,可选择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慢跑、爬山等较为和缓的运动方式,不仅能有效缓解秋乏,还能增强体质、提高免疫力。
秋分后昼夜温差较大,人体易受寒感冒,早晚应注意增添衣物,尤其注意头颈、关节、腰背等部位保暖,避免寒邪入侵。民间虽有“春捂秋冻”一说,但“秋冻”也需适度,不能盲目进行,如体质较弱人群、患有支气管炎、哮喘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不宜“秋冻”。
情志篇——防秋悲
秋分时节,万物萧落,人们难免产生悲伤的情绪。应学会及时调节情绪,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长期处于紧张、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中,可以多与朋友、家人交流或通过听音乐、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。
可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交活动,与亲友登高、露营等,民间也有秋祭月、立秋蛋、放风筝等习俗,享受户外活动的趣味,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。
也可使用中医情志疗法,如冥想、深呼吸等,帮助舒缓情绪、减轻压力,保持平和安宁的心态。
-
九类人警惕高血压前期
高血压,作为我国疾病负担最严重的慢性病之一,其管理和诊断一直是公众健康的重要议题。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》显示,我国成人高血压发病率为27.8%,高血压人数达2.4
发布日期:2025-07-18 -
做到十点,不开空调也凉快
对于有些体弱者和老人,空调不是盛夏的“救命神器”,反而让身体更难受。近期,美国《预防》杂志撰文刊出不开空调也凉快的小技巧。1.多喝水。美国疾控中心建议,高温天,人
发布日期:2025-07-18 -
专家眼里的暑假有4种!不同时期各有“最佳蓄力方式”
眼下,小升初、中考、高考都已经结束,学生们终于放假了。有的孩子开始不分昼夜地疯玩,而有的孩子则被安排全天补习。其实,暑假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,家长不妨和孩子
发布日期:2025-07-18